标题图
在中国失去的阵地,韩系车想用“电车”搏回来
2023-03-22 17:19 广州日报客户端

沉寂已久的韩系品牌,再次发声。在市占率明显下跌后,以起亚、现代为代表的韩系品牌正希望借助电气化的发力,在中国重新找回市场。

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“有戏”吗?这是聊到起亚、现代时,很多人会问的问题。这种疑虑不无道理,2022年现代汽车集团(包括现代、起亚两个品牌)全球销量684.8万辆,同比增长2.7%。在排名前四的汽车集团中现代汽车集团唯一实现正增长。但在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,却丢掉了不少份额,尤其原东风悦达起亚、北京现代两家合资公司的销量相比巅峰时期下滑了一半以上。

市场没有常胜将军,自然也会有许多机会给后来者以及敢于东山再起的品牌。3月21日,来自韩国的起亚汽车,自东风汽车退出东风悦达起亚后“露面”,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能源战略发布会,展示了EV中长期战略蓝图,还一口气推出了EV6、EV9、EV5三款车,其中EV6将于5月份上市。看完整场发布会看下来,这个韩国品牌其实都在传达一个意思:中国市场不能丢。

面对电气化转型,韩系车虽然姗姗来迟,但好在并不算为时已晚。虽然北京现代在去年20周年之时,公布了现代品牌在中国电动化发展的规划。与现代品牌兼具“氢+电”的做法相比,起亚更专注电动化。这一次起亚全球CEO宋虎聲再次来到中国,重申了起亚扎根中国市场并重塑全新格局的决心。“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。”他如是说。重新赢得中国汽车市场,起亚的选择是通过“向电动化全面转型”来奋起直追,起亚计划到2030年实现EV销量160万辆,巩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领导品牌地位。

其中在中国市场,起亚汽车制定了中长期电动化蓝图:到2027年,共计将推出6款EV车型;到2030年,实现EV车型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,销量占比达到40%。而且,起亚还将加大电动化技术研发投入,基于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,因地制宜造产品。此外,对全国经销商门店进行SI 2.0升级,在一二线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建立和运营起亚City Store。值得注意的是,森那美、锦龙、鑫汉马、通立、百得利5家知名大经销商集团在此次发布会上与起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。在充换电网络上,计划与壳牌合作建设配备800V快充桩的品牌快充站;还参考当下新兴品牌的流行做法,上线全新品牌APP。

从现场亮相全球首发的EV5概念车上,可以看见起亚面向电动化的产品将有一副新面孔。即将登陆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型,将拥有起亚全新的“Opposites United(对立统一)”设计理念。此外,起亚EV5概念车还具有可旋转的座椅设计,内饰采用生物聚氨酯等十种环保材料、续航超700公里等亮点。据悉,新车预计将于今年11月份正式在国内上市。

这次起亚还带来了起亚电动旗舰SUV车型EV9概念车及EV6 GT。其中EV9概念车拥有超过5000mm的车长和3100mm的轴距,将采用3排6座的座椅布局。从外观和空间设计上看,有点与理想汽车打对擂的意思。同时,EV9概念车拥有大尺寸HUD抬头显示,首次搭载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HDP,并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,其EV9量产车将于2024年在国内上市。

EV6 GT则是起亚E-GMP平台打造的首款电动车,新车预计将于今年8月份进口至国内销售。该车配备800V超高速充电功能,百公里加速仅需3.5秒,最高车速可达260km/h。据悉,起亚计划到2025年,旗下所有车型都将实现“软件定义汽车”,计划在2024年推出L3级自动驾驶技术,并逐步扩大无人驾驶、高阶无人驾驶等全新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和普及。此外,起亚还拥有e-Corner模块新一代技术,借助四轮单独180°旋转,可实现车辆横向移动以及360°原地掉头。

除了上述的三款产品外,按照规划:到2025年,起亚预计将在华推出全新入门级纯电SUV;到2026年,起亚预计将在华将基于全新电动车平台推出高端电动轿车;到2027年,起亚预计在华还将再次推出一款中型SUV。这意味着,到2027年前,起亚在中国市场将保持每年一款新车的节奏。这个新车规划虽不算激进,但至少与本田、丰田、日产等日韩企业相比,没有掉队。

【记者点评】

起亚新能源中国战略发布,对于这家韩系品牌来说,的确是一次全新的开始。但客观地说,还是缺点什么,或者说,革新的不够彻底。如今大多传统车企在电气化转型时,最大问题是让消费者还没摆脱对品牌的“旧印记”,必须要让他们有一种焕然一新的突破感。起亚这一次发布会,发布的产品、技术和规划,基本在大家的“情理之中”,但对于一家目标是“力争在中国市场成长为电动汽车头部品牌”的企业来说,目前所展示的产品和技术层面内容显然远远不够。要知道,韩系车近年最大的对手首先是中国品牌,而中国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创新有目共睹。所以对于韩系品牌来说,还需要有大家“情理之外”的创新。其实,不仅是起亚,当前别克、大众,甚至BBA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问题。在特斯拉和蔚小理等,以科技公司思维“破圈”造汽车的样板之下,中国消费者的胃口显然是更刁了。起亚要想找回中国市场的份额,还要看后续的持续落地。

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邓莉

图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邓莉

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陈白帆


createtime=1679476784384